一、择偶标准不同
一直以来,中国人在寻找婚姻伴侣时恪守“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的信条。所谓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对女方的要求。父母替儿子选媳妇,首先要调查清楚女方是否属于本分人家,因为他们认定只有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将来才会恪守妇道,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至于门当户对,则更是中国传统社会家长替子女择偶特别讲究的条件。在中国古典爱情小说中,穷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爱总会遭到强烈的阻挠;而贫家女想嫁入豪门也只能给人做侧室或偏房。
西方人的择偶标准和我们有着极大的差异,对他们来说,爱情至上,其余的条件如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因此,一位出身富贵之家的少女在寻觅如意郎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选择与自己阶级背景相差悬殊的小伙子。西方童话中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西方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瑞典维多利亚公主和平民王子丹尼尔·韦斯特林的结合,英国威廉王子和平民姑娘凯特的婚姻也正是因为两人有着默契和共同的爱好。
二、结婚方式不同
旧时代中国结婚的繁文缛节众多,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妁之言,历三书六礼的程序。旧时贫富悬殊,以上所述系富庶和中等人家。至于贫穷人家则用硬纸板剪个双喜字,贴上金纸,墙上一挂,一对花烛,一顶蹩脚花轿,便拜堂成亲。比如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由一名福寿双全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头部,而后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
在外国各国结婚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大家了解较多的是英国的结婚方式,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三、结婚目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即“继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传宗接代。对于一般人来说,男女结合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女人嫁男人只是为了找一个生活依靠;男人找女人只是为了某种需求。因此,中国人的婚恋更多的是理性的选择。虽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的依然屡见不鲜。
而在西方,却是爱情至上,男女双方都会为爱情舍弃一切。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是为了找一个情投意合、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交上获得满足。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因此才会有金婚、银婚之类的说法,显得非常浪漫。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追求真爱乃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
四、婚姻中夫妻地位不同
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婚姻结构是由“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造成的。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和我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方人则认为婚姻中的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西方,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完成。对于纷繁的家务琐事,夫妻也共同承担。如果去西方人家里做客,便不难发现,男士下厨房是常有的事,他们的烹调手艺可能比妻子还要好。对于照顾孩子的责任,双方也要共同分担,妻子无需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业,丈夫也需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
五、对离婚的看法不同
在西方,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在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离婚不会被视为丢脸的事。而在中国,夫妻双方即使出现感情问题也不会立即离婚,他们会顾虑子女、家庭等责任,不轻易离婚。